2017年3月20日下午,以“生命之花绽放,师生共同成长”为主题的海淀区新教育种子教师叙事会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隆重召开。此次活动是由海淀区教科院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承办,也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建校6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篇。
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海淀区教委陆云泉主任,海淀区教科院吴颍惠院长,新教育研究院陈东强、童喜喜副院长,新教育研究院杜涛主任、蓝玫所长、李秀云副所长、首席培训师飓风老师等领导、专家以及新教育团队、北师大第85期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山西大同城区教育局、外省市新教育实验校教师、朝阳区中小学校长、海淀区中小学校科研干部、语文教师等3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
海淀区教科院吴颖慧院长
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
三百余名来宾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先,由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书记校长宋继东致辞。接下来,海淀区新教育种子教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郭丽萍老师带领她的“向日葵班”的“小葵花”们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晨诵课《答案在风中飘荡》。这节课由“开启仪式、营造氛围”“唱响主题歌、凸显主题”“诵读复习诗、温故知新”“学习新诗、共鸣共情”四部分组成,向与会来宾展示了晨诵课的基本模式。新教育晨诵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新教育非常注重仪式的作用,因为生命是需要仪式的。孩子的生命中有许多重要的时刻,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内容,这些重要的时刻都会成为形式。晨诵就是要点亮孩子生命中这些重要的日子,让孩子的生命充满诗意。“小葵花”们出色的朗读能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能力以及郭老师亲切的教态与深厚的教学功底,得到了全场来宾的高度认可与赞赏。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书记校长宋继东
郭丽萍老师和孩子们朗诵展示
郭丽萍老师向日葵班的孩子们
其后,在教师叙事的环节中,郭丽萍老师以《一间教室,十大行动》为题,从晨诵、共读共写、特色课程三个方面讲述了四年多来在“向日葵班”的实践经历,分享了自己与孩子们在这几年中的成长与收获。郭老师饱含激情与真诚的演讲赢得了在场人士的阵阵掌声与赞叹。《一间小教室,十个大行动》也是郭老师出版的第二本书,2016年6月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历时四年完成。晨诵,是“向日葵班”的十大行动之一,每天早上十分钟,朗读一首好诗,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由此,孩子们爱上诗歌,开始仿写和创作诗歌。共读共写共演是新教育班级每学期都在做的事情。经过四年多的坚持实践,可以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喜人的长势,“小葵花”们不仅写诗,还创作诗词、小说、微论文……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本本书,而是每一个被点亮的美好日子、幸福日子。
接下来,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童喜喜介绍了新教育种子计划项目,让更多的教师对新教育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增强了投入新教育的愿望。
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童喜喜
在会议的最后,朱永新教授进行了点评讲话。他首先感谢了像郭丽萍老师这样的一线教师将自己的实践与新教育的理念相结合;感谢首师大附小的宋继东校长不仅把学校经营得有了长足发展,还对新教育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其次,朱教授对新教育的实践行动提出了两个期望:第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新教育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生活的理念,教师也要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学生;第二,新教育是有规律的,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要关注大量阅读,更要强调阅读经典;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是思维与表达的训练;完美教室是把新教育的核心课程整合,解决了学生成长的关键问题。朱教授还提别肯定了郭老师在新教育实验中做出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也希望海淀区新教育能涌现出更多的像郭丽萍老师这样的典型经验。朱教授表示,相信通过今天的活动,会有更多的老师了解新教育,走进新教育。
朱永新教授
作为承办单位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还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本次大会的活动内容进行了全网同步直播。全校200多名教师、3000多名学生及其家长以及全国范围内关注新教育和首师大附小的学校都在同一时间利用手机微信直接观看直播。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在海淀区新教育实验的积极开展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新教育团队的老师们也会继续努力,砥砺前行,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完善新教育理念,在探索中享受职业的充实和幸福。
首师大附小新教育团队的教师和朱永新教授、吴颖慧院长合影
宋继东校长和新教育团队成员合影